WWW.AMITUOFOCN.COM
日本室町时代禅宗绘画骑狮文殊图此幅佛画肖像、技法均仿自宋代出现的文殊菩萨塑像。佛光采用墨色晕染技巧,巧妙地体现了光的存在感。这种光的表现手法正是水墨佛画最大的特色。另外描绘文殊与狮子毛发的线条非常流丽,在文殊手持物品及衣服、狮子鬃毛的部分时还添加了精细的金泥线。
微信公众号“上海宁国禅寺”2021-02-23 13:26
此像原出山西境内,是宋代菩萨像的代表作。雕像全身漆金绘彩,身着偏衫,下着长裙。头带宝冠,面目丰腴,双眼凝视,神态安祥;袒露右胸,胸前璎珞华美,衣带垂落,面容端丽,表情温存娴静。右腿支起,右手搁置膝上;左腿盘于身前,作半跏半倚坐式。这种随意安坐,舒坦自在的坐式,是更接近世俗化的一种表现,亦是典型的宋代风格。
微信公众号“上海宁国禅寺”2021-01-18 13:15
白牛即禅心。如禅诗中常出现的无影树、闲田地,均喻指佛性、真性、大生命。这头白牛古拙而灵变,它在古坛中隐藏了无数春秋,生命常在。当它醒来时,却灵活如龙,意致高洁,喜爱那孤峰顶上的超凡脱俗
微信公众号“广州光孝寺”2021-01-18 11:14
袁宏道(1568—1610)字中郎,号石公,公安(今湖北公安)人。万历进士,明末着名文学家,为明末“公安派”的代表人物,成就最大,与兄宗道、弟中道合称“公安三袁”。
微信公众号“广州光孝寺”2021-01-15 09:38
在塔身底座四边刻有铭文;铭文明确记载了造塔人、造塔名称、造塔目的、时间、及制作塔的工匠等内容,清晰完整,是研究宋代佛塔的珍贵资料。
微信公众号“上海宁国禅寺”2021-01-11 09:37
唐宋之间,临安钱氏吴越国以两浙立国,号为“东南佛国”,三代五王借助佛教保境安民、护佑家国,尤以末代吴越国王钱俶为甚。吴越国诸王立足东南文化传统
微信公众号“灵隐寺”2021-01-11 09:20
此菩萨立像的莲瓣形光背采用了近乎整雕的表现形式,头戴豪华宝冠,右手呈施无畏印,左手结与愿印。造像高二米五十七,为巨型石雕作品,造像保存非常完好,属实难得一见的北齐造像珍品。
微信公众号“上海宁国禅寺”2021-01-07 13:28
此天王腹大体肥,双目圆睁,无冠,髪披双肩,右手持棒,左手握口吐宝珠的宝鼠游戏坐姿于金刚宝座上,头上悬华盖,左足踏莲花,菩萨树丛中迦陵频伽奏乐
微信公众号“上海宁国禅寺 ”2021-01-06 09:51
佛经翻译作为佛教传播的重要环节,通常是是由古印度或者西域的高僧口述,由旁人翻译并记录润色,然后再抄录成文字,继续传抄复制(“写经”),以便佛经流通。
微信公众号微言宗教2021-01-04 15:51
佛教寺院建筑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佛教传入中国,最古老的寺院建筑为石窟寺,这是根据古印度佛教造型艺术,再结合中国传统的形式而建造的。
微信公众号微言宗教2020-12-28 14:47
“契阔死生君莫问,行云流水一孤僧。无端狂笑无端哭,纵有欢肠已似冰。”(《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》)这首在日本题赠挚友陈独秀的佳作,饱蘸浓情,而诗中的禅子哭笑无端,契阔死生,境界是何等豁达、超然!
微信公众号“广州光孝寺” 2020-12-25 14:14
唐代佛教雕塑不像西方雕塑那样地拒斥绘画元素,而是应塑则塑,当线则线,需彩则彩,充分体现出应物象形,随类赋彩的美学精神。
微信公众号“佛像雕塑艺术”2020-12-25 14:09
空在中国哲学中代表着一种重要思想,王维《山居秋暝》: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”
微信公众号杭州佛学院2020-12-17 14:46
大日金轮像描绘为白肉身,用深色朱线勾勒,施朱色块,呈现出具有强烈张力的尊容。衣着淡白茶色,用细金箔和彩色点缀出花纹。饰物使用了金箔等富有装饰性的物品。强烈暖色调的浓密赋彩华丽优美,给人一种力量感。背景中部偏上用群青描绘制出虚空,下方在群青底色上用细金箔描绘出甃纹(棋盘格花纹)。
微信公众号“上海宁国禅寺”2020-12-15 18:12
1901年四月下旬的一天,李叔同乘坐的轮船经过山东烟台。当日,轮回在烟台停泊了大约半日光景。李先生在甲板上看了一会儿风景,午后便与朋友一起赴港岸喝茶休憩,午后归来。
微信公众号“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”2020-12-14 10:27
画中的观音大士慈容端穆、神态妍雅,一袭白衣端坐于莲台之上,妙相庄严。右身侧放置杨柳净瓶,池塘里的荷叶迎风飘摇。背景中的荷叶与芦苇只勾勒出外轮廓线、轻舒漫卷,与仔细设色的白衣大士在色彩和形态上形成鲜明对比。整幅作品用笔圆劲、晕染功夫熟练,设色以红、青、绿三原色为主,冷暖色调搭配和谐、虽艳而不俗,堪称明代女性画家作品的杰出之作。
微信公众号“ 黄梅天下禅”2020-12-07 12:47
杨柳观音为三十三观音之一。又称药王观音。观音菩萨头披风帽,发髻高挽,顶有化佛。面庞方正,双目微垂,神态宁静慈和、法相沉稳端庄。佩戴璎珞及手镯,身着宽松衣裙,衣饰绘有大朵莲花。足踏莲台安坐,善财童子立于足前礼拜观音。
微信公众号“上海宁国禅寺”2020-12-04 13:15
沈周(1427—1509)字启南,号石田,又号白石翁,长州(今江苏常州)人。明代着名书画家、文学家。为人耿介,风神散朗,栖身邱壑,心无块垒。少有文才,诗淋漓挥洒,取法白居易、苏轼、陆游;字仿黄庭坚,文学左思明;尤以画见称,人称“细沈”,论者为明代第一,为“吴门画派”始祖,一时名士文徵明(1470—1559)、唐寅咸出其门,并与仇英并称“明代四大家”。山水画《杨君谦、僧普泰雪夜谈玄图》为其代表作。诗词有《石田诗选》、叹江南春词》等。
微信公众号“广州光孝寺”2020-11-30 13:11
据佛经记载,弥勒菩萨从佛受记将继承释迦佛位,成为未来佛。弥勒原生于婆罗门家庭,后为佛弟子,先佛入灭,上生于兜率天内院,经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后生于人间,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。
微信公众号“上海宁国禅寺”2020-11-30 11:06
这尊金代彩绘木雕大势至菩萨立像采用整木雕刻,菩萨头戴三叶宝冠,冠有宝瓶,这是大势至菩萨的重要标志。菩萨发髻高束,发绺披肩。脸型丰满圆润,面相端庄舒展,双目微垂、神态庄重。躯体健硕,肩宽腰细,胸部丰满。菩萨袒露上身,斜披圣带,胸佩璎珞;下身着长裙,纹络简洁,手拈披帛,赤足立于莲花台座之上。单层莲花台座,莲瓣肥大饱满。整尊造像质朴简洁,形体健硕浑圆,流露出北方民族的写实风格。
微信公众号“上海宁国禅寺”2020-11-27 13:17
所谓三尊,是佛教安置佛像的一种形式。大乘佛教认为,每位如来皆有大量菩萨胁侍,以便度化众生,因此在造像时会设置两位胁侍菩萨以代表之,如西方极乐世界的西方三圣、东方净琉璃世界的东方三圣等。
微信公众号“上海宁国禅寺”2020-11-24 13:24
在李叔同青年时期,正值晚清至民国的历史大转折特殊时期,整个国家内忧外患,如同午后沉闷的天空随时会爆出一个炸雷一般。在天津期间,李叔同经偕上冈和另一位日人大野舍吉、友人王曜忱等,常去天津育婴堂看望他的老师赵幼梅,并与多位日本友人交往甚密。在与友人的交往中,间而会谈及时事,无不感愤万千。李叔同曾自谓曰“世人每好作感时诗文,余雅不喜此事”,可知此诗是李叔同在与友人们交游后的感喟之作。
微信公众号“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”2020-11-23 13:00
王瓘:宋代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,字国器。美风表,有才辩。少志于画,家甚穷匮,无以资游学。北邙山老子庙壁吴生(道子)所画,世称绝笔焉。瓘多往观之,虽穷冬积雪亦无倦意。有为尘滓涂渍处,必拂拭磨刮以寻其迹,由是得其遗法。又能变通不滞,取长舍短,声誉籍甚,动于四远。
微信公众号“上海宁国禅寺”2020-11-19 13:57
解悟色空之理,乃佛教之一大事。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云: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。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”这里的“色”,指人们能感触到的有形的万事万物。
微信公众号“灵隐寺”2020-11-19 09:14
清珙(1272—1352)常熟人。24岁出家,从高峰原妙习禅,后投至庵宗信门下,被誉为“法海中透网金鳞”。长期隐居,死后谥“佛慈慧照禅师”。着有《石屋诗》,多描写山居清趣,言行入至柔等编的《石屋清珙禅师语录》2卷。
微信公众号“广州光孝寺”2020-11-18 09:50
《后汉书·郡国志》在描述敦煌时,称其为“华戎所交,一都会也”。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,自汉代以来即为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冲。由于敦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特殊地理位置,不同文化在此得以融汇。
微信公众号微言宗教2020-11-09 14:19
马臻(生卒年不详)字志道,号虚中,钱塘人。元代诗人,曾为道士,后隐居西湖,结交高士。他能诗善画,诗韵清远,深受仇远(1247—1326)推崇;画长于花鸟山水,时人黄石翁称“诗未尽兴,溢为丹青,点缀精妍,诗意故在”。着有《霞外诗集》十卷。
微信公众号“广州光孝寺 ”2020-11-09 10:42
此尊一佛二菩萨石雕像,主尊高肉髻,面相丰满稍长,微带笑容。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,内着僧祗支,束腰结带,两手拢于腹前施禅定印,结跏趺坐于方形束腰须弥座上,袈裟下摆覆搭座上。座两侧各雕一力士,双手上举,承托座案。主尊的圆形头光与身光相连,头光内刻缠枝莲花和忍冬纹。
微信公众号“上海宁国禅寺”2020-10-29 12:51
造像整体采用镂雕技法雕刻了弥勒与胁侍共七尊像。主尊弥勒菩萨,交脚舒坐于莲台上,头戴宝冠,宝缯披肩,袒上身,带项圈,璎珞交叉,披帛垂地,双手残,头光内圈雕莲瓣纹饰,外圈刻卷草纹与化生童子。主尊两侧各有弟子、辟支佛、菩萨共六身,唯最右侧菩萨残缺。各胁侍手中持物或双手合十,跣足分立于莲台上。
微信公众号“上海宁国禅寺”2020-10-22 12:43